敢于担当、善于做事——《社会主义是劳动创造
2025-10-22 10:36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标题:敢干好事、出好成绩——第二次回顾“社会主义是靠劳动建设的”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数据阐释多年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成效。 “我在北京APEC会议上向世界宣布的‘APEC蓝’并没有违背诺言,而且已经实现了。” “敢做、做好”是政治表演的技巧和愿景。中国共产党人做生意从来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这种“说到做到”的行动作风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的关键。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一步。 “我相信,在建国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就任。一个月后,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太行山上。我驱车300多公里,刺痛了位于河北省富平市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 贫困综合区。我到老乡家询问天气,看看真正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我们不缺像补习这样的东西,像体育运动这样的东西。关键看我们是否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是否有恒心。”坚定的决心化为坚定的行动。8年多时间,他主持了7次中央扶贫座谈会,开展了50余次扶贫调研,走访了14个极端贫困集体地区。并带领五级书记聚焦脱贫攻坚。 “只要有一户人家,甚至一个人的主要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不能满足。”合同一次次履行,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山区……不逃避严寒酷暑,孜孜不倦地工作;一次又一次攻坚克难,从实现“六个精准”到下一个“五个一批”,坚决啃下硬骨头,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明确目标,不取得完全胜利决不撤军。 2020年,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给决战脱贫攻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以果断的战略决心吹响冲锋号:“庄严承诺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如期实现,不能有任何退缩、任何灵活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当中华民族消除贫困的千年梦如期成为现实时,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话、中国共产党的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话,就是说到做到的!” 陕北至今还记得一个“甲烷穿越秦岭”的故事。 1974年初,刚刚就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读到报纸上有关四川沼气工程的报道。为解决村里燃料短缺问题,习近平实地调研“吸取经验”,开工建设沼气池 返回。建游泳池有沙子吗?如果有的话他会我带大家去十五里外的千马沟挖。如果水泥无法送来,他会收集铅,从十五英里外的委员会带回来。如果石灰短缺,他就自己建灰厂……当时,有人劝他放弃:“你是个好年轻人,别炫耀了,四川热,延川冷,沼气这里不能用!”习近平坚定:“我们面临困难,前面没有困难!”六个月后,陕北高原第一盏沼气灯在梁家河点亮,人们兴奋不已。敢于做事,擅长做事,“不取得成果不放弃,就是要有这样的毅力和干劲”。 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会议期间,秋冬时常雾霾笼罩的北京迎来了难得的晴朗蓝天。 “那时的天气非常好。人们问时间,这就是“APEC蓝”,它会持续下去吗?我回答他们,这不是一时的蓝天,几年后就会永久的蓝。”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把包括蓝天保卫战在内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位非洲领导人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 我年轻时就来过北京。那时没看到多少树,现在已经变得很好了!”他决定“一起保护长江,不开放”;保护大理洱海“做个记录”;打击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关心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检查验收……研究思考g、解决问题、定调、开药方、督进展。习近平总书记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有效性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它已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成就和历史变革的重要标志和生动典范。我们要以“敢做敢当”的精神披荆斩棘,以“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好”的责任攻坚克难,把规划愿景中的每一次拓展、每一次承诺都变成美好的现实。 “只要是我们认可的事情、我们已经决定的事情、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去做的事情,我们就没有什么办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控制疫情、治理雾霾、铲除腐败、改革开放、强军……在祖国伟大变革中英雄的人民,铭刻着“言必信、行必果”的政治誓言。时代提出问题,我们必须用实际行动回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继续谱写“说到做到”的时代新篇章,取得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就。
相关推荐